水袖翻飞风韵足:传院课堂上的昆曲漫溯
袅袅余音绕庭院
古色古香的小河直街上,荡漾着低回婉转的昆曲唱腔。来到31号的古朴大门前,扣响门环,轻轻推开,眼前所见便是一个平行于现代都市车水马龙的昆曲世界——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厅。
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厅坐落于杭州闹市中的静谧一隅。古朴小院中,青石板路、草木花香、袅袅曲音,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踏入门槛,身前古朴风韵的景色似水墨般渲染开来,身后繁华喧嚣的闹市如潮水般退去。向前迈进,不仅身影逐渐被这个温润典雅的世界包裹,连心绪也随着摆件、展品而翻飞……
今年10月,浙江大学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班级的同学在张丽萍老师和国家一级昆曲演员杨崑的带领下,于小河直街收获了《跨文化训练》课堂独特的教学体验——昆曲学习。据张丽萍介绍,“昆曲学习”是《跨文化训练》课程中的一个环节,秋冬学期共有三次昆曲学习体验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在实践体验中领略昆曲的身段美、唱腔美、妆容美,从中感受昆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昆曲,原名“昆山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凝聚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在器乐、唱腔、表演、舞美等方面博采众长,但也保存着自身的美学特点。由于将戏曲之美展现到极致,并为其它诸多文艺形式提供了滋养,昆曲一直被尊奉为戏曲艺术的典范。
赏心乐事此院中
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厅的陈列物件,首先俘获了此行同学的心。进入大门,正前方是一座屏风,左边是陈列了三套精美戏服的展柜,右边摆设着一张风雅的木桌。
浙江大学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梁达昌认出了屏风上的墨迹,那正是昆曲《牡丹亭》中《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一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灯光之下,屏风上的笔墨映在白宣纸上。光影摇曳,好像也在述说着一段故事。”梁达昌感叹。
比物更灵动的,是人。浙江大学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蔡和畅回忆道:“有一次杨老师表演了一段昆曲。会客厅中庭的上面是透光的玻璃,那天下午阳光很好,日光下澈,光影效果特别衬杨老师的绰约身段,兰花指像是捻着光一样,绝美!”蔡和畅反复咀嚼这段难忘的视觉享受,在最后一次课上,她如愿参与了昆曲的全妆造体验。梁达昌也对那天下午记忆犹新:“老师的眼里带着光,就像一个手电筒聚焦,把所有的光都定在了一点上面。”
“走近”昆曲,让同学们领略到了昆曲之“美”;“走进”昆曲之后,这种“美”就变成了一种直击心灵的力量,一种回味无穷的醇香:三次课程以对昆曲的总体认识和体验为开头,深入到经典名剧《牡丹亭》的学习,最后到全妆造的整体感知,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带领着同学逐步“走进”昆曲的世界。
在杨老师的讲解之外,同学们还会参与到昆曲的体验中——学唱《皂罗袍》,练习八声(昆曲中汉字发音)和一板三眼(昆曲的节拍),体验站姿、水袖、扇子、妆造等。戏剧演员行云流水的举止和抑扬顿挫的唱腔,看似容易操作,但同学们在切身体验后才深喑其中的困难。“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知道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有多少讲究又需要多少的苦练,才知道昆曲的美,在于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蔡和畅说。
梁达昌也深有感触:“我学会了两点,一是脚踏实地,一是谦逊。就像杨崑老师说的那样,‘一日不练功,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功,师傅知道;三日不练功,观众知道’。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要知道自己的不足,脚踏实地地修炼,才能不断精进。”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除了昆曲体验之外,《跨文化训练》的课堂上还包括“书法鉴赏练习”、“茶文化品鉴”等诸多实践环节,任课老师张丽萍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跨文化活动,给予大家认识中国文化和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创造中外同学互相合作的契机,从而使中外同学能够在活动组织与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张丽萍的想法源于对汉教同学的生活关心。她在日常观察中发现,留学生同学和中国同学真正打交道的机会非常少。为了解决留学生同学的这一困境,也为了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一个实践机会,2015年开始,张丽萍着手组织起跨文化活动,并创办了“汉语角”,以促进国内外同学的沟通与交流。
随着跨文化活动的不断完善以及“汉语角”的不断壮大,张丽萍开始尝试将两者进行系统化的整合。2017年,张丽萍开设了《跨文化训练》,在这门课上,中外学生组成小组,相互合作,共同体验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训练》不啻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方面,留学生能够借助这一课堂与中国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同学们也能通过课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柔波中漫溯。
在三次昆曲体验中,张丽萍还利用线上直播,让喜爱中华文化但因疫情而无法到场的境外留学生参加了系列活动。来自韩国的李河洲表示这次活动让她深受启发,期待将来在现场观赏昆曲;来自俄罗斯的刘睿曦则和家人分享了直播,虽然远隔千里,无法亲身体验“甩水袖”,但她仍对中国有着深深的亲切感,也希望家人能更了解中国。
将中外同学距离凝缩的,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张丽萍略带自豪地说:“上完昆曲课后,中国同学和留学生同学都很震撼。很多人其实从未接触过昆曲,不过相信他们之后会更愿意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诚然,短短几节体验课,并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昆曲表演者,但足以点燃学生心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向往,甚至有同学在欣赏完昆曲后,会想学习里面的古琴、古筝、琵琶等乐器。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同学们意义非凡。张丽萍指出:“汉教同学作为未来我国语言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留学生同学来说,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他们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她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资源条件和更好的学习机会,可以让学生体验更多有意义且好玩的中国传统文化。
排版 | 李秋衔 雷思涵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文字 | 符安妮 许芝怡 谭梦佳
责任编辑 | 施慧慧 雷思涵
推荐阅读
1.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幸福城市与杭州亚运”分论坛回顾